❀ 高端食材 ❀
High-End Ingredients
刺參是多種海參中的極品,價錢亦最貴。其特徵為肉刺挺拔,味香而具韌度,爽脆彈牙,炆燴上兩小時即變焾滑,且食法多樣,濃淡皆宜。 梅花參:屬刺參科,因表面佈滿梅花圖案的肉刺,且刺針長成一束束像花一樣而得名。梅花參為大型海參,身長可有五十厘米,重十公斤。有一股苦澀味,據說能清熱去肝火。 白石參:又名豬婆參。以印尼出產的較著名。它也比刺參多肉且軟滑,即使經乾曬,仍保留柔軟特性,可任意扭擰。表面無刺,色白帶黃。 黑石參:又名烏參。外皮天然烏黑且硬,但內肉白厚焾滑,肉質豐厚。 禿參:以馬達加斯加的品質為最好。由於從海上撈出時無殼,只有黑皮,白肉光亮,因而得名。加工時通常未經劏肚清洗,故浸發時需特別處理乾淨。皮薄肉厚,多用作紅炆。一般海參身體完整均勻、乾燥、開口端正。品質方面要求以體形粗長、質重、皮薄、脹性大、肉壁肥厚、水發性糯而爽滑、有彈性且無沙粒者為上品。如肉壁瘦薄、水發脹性不大,做成菜餚入口粳韌,味如嚼蠟,或鬆泡酥爛,淡而無味,或沙粒未盡除者則質差。 刺參乾品雖然隻形不大、但體壁肥厚、肉質細糯、體面皮薄、色黑多剌是為優質。好刺參還要肉剌挺拔,體表無殘缺刻,刀口處肉緊厚外翻,一般1斤可脹發得7至8斤。刺參可分為3個等級,一級品每斤25至40個、二級品每斤41至55個和三級品每斤55個以上。光參因不同品種而有很多叫法;有婆參者,既名白石參,又名豬婆參,因其體形肥大,腹部兩側有兩排短且粗的肉粒,如母豬的乳房形狀而被冠以此名。婆參多產於太平洋、澳洲及印尼一帶,以印尼產者為佳。海參早在六億年前已經存在,其顏色會隨環境變化形成保護色。捕到海參時需即時剖腹,清走內臟和泥沙,然後用粗鹽或石灰醃製,再拌草木灰曬乾,否則會慢慢溶成液體。海參為中國八珍之一,是一種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低膽固醇的食品。據科學分析,海參含豐富蛋白質20%,當中水溶性蛋白質可分解成極易被人體吸收的氨基酸。而且海參之結締組織主要由膠原纖維所組成,亦含有多種氨基酸,皆為人體所必需物質。此外,其脂肪含量只有0.9%,而且膽固醇近乎零。加上其所含的膠原蛋白,能促進細胞再生和修復損傷,更可增強人體免疫力,延緩老化而為高級滋補品。中醫角度上,味甘鹹、性溫,滋陰補腎、壯陽益精、養心潤燥、有補血治潰瘍的作用。世界上大約有九百多種海參,其中可食用的只有四十多種。根據其背上是否有圓錐肉刺狀的疣足分為「有刺參」和「光皮參」兩大類。香港常見的海參品主要有刺參、石參和禿參。 刺參:遼參為刺參的別名。因背部長有四至六行縱刺而得名,以日本北海道出產的闗東遼參最為有名氣。色澤白中帶黃,經曬乾之後,仍能保持軟身。其特質是肉質滑而軟,香味特濃。婆參乾品以乾身、體形粗長、墜手肉厚為隹。 遼參:遼寧的海參又叫遼參,產地於遼東半島,地處北緯 39 度,是海參宜棲之處;其中以大連市長海縣塞里島的海參為最佳。塞里島位於黃海之東,大連市東北,年均氣溫攝氏 8 度,島嶼內無任何工業,居民僅百餘戶,海水明澈無污染。遼刺參早在清代,就被尊為海參上品,而且作為唯一進入藥店的海參,《本草從新》云:「海參,遼海產者良。」 人工養殖海參分底播增殖和圍堰圈養兩種。底播增殖通過人工育苗或買進參苗,然後將海參苗投放大海,讓海參自然生長。海參有很強的「地盤觀念」,牠一旦在海底礁石岩縫中確定自己的「家」,其終生活動便在 5、6 平方米範圍內。這種放養在自然環境中的海參自己攝食生活,生長到 3-5 年,便可撈捕。 李純恩寫過一篇描述底播增殖山東長島刺參的文字。原來長島的海參養殖場是在海面上用浮標圈成各自的地盤,每個地盤的海中央都在浮台上搭了一間小屋子,那是一個崗亭,派人看守著海參場。 海參是怎樣養殖的呢?原來是先買海參苗,買回來的時候,海參苗不過 3 厘米長短,然後放到海裏去,也不用餵食,只是找來幾卡車瓦片,三塊一疊綁好了扔進海裏,海參見縫就鑽,那些瓦片也就成了牠們的棲身之所。或豬婆參的乾貨體面光滑無剌,色白帶黃,發水時必須用火炙燎其皮,否則不能泡水發脹。每斤通常為2至3枝,一般1斤能發5斤左右。豬婆參細分又有白石參、烏石參、港石參、雁石參、非洲石參、雪石參等。港石參皮帶幼嫩、雁石參則皮殼略硬,此兩種石參每斤可發多至5斤。烏石參肉厚而腍滑﹔非洲石參和雪石參每斤只發2至3斤。與刺參相比,婆參肉多而軟滑,遼參則較爽,可說各有所長。發海參:用火燒至表皮殼起焦,放入凍水中加少許梳打浸約十五分鐘,用鋼絲刷刷去黑衣,然後用清水洗淨。把海參放入滾水中,切忌沾到肥油,熄火蓋上鍋蓋焗至水凍,撈起換水再把水煮滾,然後再熄火焗至水凍,把夠軟身的揀起,挖出腸臟。如是者重複多次,把揀起的用凍水浸住,以水喉啤一小時。用薑汁和酒煮滾海參兩次,再起油鑊加薑蔥爆,加上湯、薑汁酒、鹽、糖、老抽和地魚末,用細火炆焾後打獻上碟即可。海參體內含有一種酸性黏多糖,對惡性腫瘤的生長、轉移具有抑制作用。在海參的體壁、內臟和腺體等組織中含量很高的海參毒素是一種抗毒劑,能抑制某些癌細胞的生長,同時具有很強的抗黴菌作用,它能阻斷神經傳導,對中風引起的痙攣性麻痹具有治療作用。而刺參所含的黏多糖具有調節血脂的功能,對皮質神經元有明顯的保護作用。 在浸發海參時假如沾上油份或鹼酸物質,便會變得酥爛,必須小心避免油脂接觸。 儘管海參有「食中藥王」的美譽,由於含「海參皂苷」(saponin)的毒素,吸收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如噁心、嘔吐、嘴唇麻痺等。所以每次食用海參只宜適量,不能一次攝入過多。 珊瑚蚌又稱海參筋,其實是海參的腸臟。香港的珊瑚蚌主要來自加拿大紅海參的內臟,外表橙紅色,爽脆彈牙,沒有膽固醇和脂肪。紅燒遼參、蝦膠釀遼參體形結構 海參體呈圓筒狀,長 10-40 厘米,特大的可達 120 厘米,色暗,有肉刺。海參口在前端,多偏於腹面,口周圍有 10 根或更多能伸縮的觸手,用於捕食或掘穴。肛門在後端,多偏於背面,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廢物。刺參背面有 4-6 行肉刺狀管足,腹面有 3 行管足;海參內骨骼退化為微小骨片。體色黃褐、黑褐、綠褐、純白或灰白等。 「刺參」與「光參」 海參根據背部是否有肉剌狀管足分為「刺參」和「光參」兩大類。刺參又名「遼參」,這基於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;「剌參」是日本名,而相同的海參在中國遼寧亦有出產,而「遼參」則是中國稱號。日本剌參又分「關東剌參」及「關西剌參」,前者的質素較佳,以日本北海道出產的?東刺參最為有名氣,為海參之上品,日本關西及遼寧所產略次,山東所產又次之,其它地區所產為三等。 刺參的顏色大多是黑灰塵色,特質是肉刺挺拔,味香而具韌度,爽脆彈牙,食法多樣,濃淡皆宜。刺參質量好於光參,品種有花刺參、梅花參、綠刺參等。乾品刺參以乾身、烏黑、剌針愈多愈好。 光參表面大多光滑無肉刺,黃褐色或黑色,質量次於刺參,品種很多,其中質量較好的有黃玉參。 有了「房子」,海參便不會亂跑,不會越界去別的養殖場。等到時機成熟,撈捕員便潛下海去,一把一把摸上來,每次可撈一大網兜,拿到浮台屋上,嘩啦一聲倒出來,地上便堆起一堆鮮活肥大的海參,每條身上四排刺,標準的刺參。 海參 Sea Cucumber 遼參、刺參、梅花參、豬婆參和禿參,又稱海黃瓜、海鼠等,原名沙噀。 豬婆參又稱婆參、石參,其細分類名稱有白石參、黑石參、烏石參、港石參、雁石參、非洲石參、雪石參等。海參產地多來自印尼、澳州、非州、菲律賓、太平洋群島、日本、韓國、中國等地。 刺參或遼參產地有日本關東關西、韓國、中東、中國大連等。 白石參源於印尼或澳州。 禿參由馬達加斯加最好。